Filter >>
Content Filter:
自2020年起,虚拟电厂受到了上到中央政府机构、省级政府,下到市级、区级政府的广泛关注。虚拟电厂作为电力系统的“智能管家”迅速崛起,离不开星罗棋布的分布式资源与电网灵活调度需求的紧密契合。然而,尽管理论上虚拟电厂能够聚集这些分布式资源,但受多重掣肘牵制,难以形成合力,仍有很大一部分基于地方需求的电网服务尚未获得充分重视,这类服务可以成为其重要增收来源。这些地方电网服务的特点是由地市级调度解决地市内部分台区、线路的潮流阻塞、电压跌落等问题,或是对各种电力市场中精确的位置信号作出响应。 为虚拟电厂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虚拟电厂的多维价值激励机制,为虚拟电厂提供的服务进行相应的回报。目前,关于虚拟电厂的主要讨论仍聚焦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上,因此本文将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从国际比较和案例分析的角度入手,更详尽地介绍虚拟电厂地方服务的激励机制,以及如何将其纳入虚拟电厂的三个主要收入来源,即零售市场、批发市场和需求侧响应项目。本文将以现行项目架构及电力市场机制为基础,结合美国纽约虚拟电厂补偿机制的实践经验与启示,系统梳理不同收益渠道的现行激励政策,并针对性地提出各环节的优化路径。 作者采访版刊登于《中国能源观察》5月刊。 This repor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View Summary +

Part of RAP & ICCT’s Benefits of EVs Through Smart Charging Global Project As electric vehicle markets across the globe grow and mature, the challenge to ensure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EVs into the power grid becomes more… View Summary +

This executive summary is part of a global project by the 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 (RAP) studying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deploying smart electric vehicle (EV) charging in specific geographies. The study identifies those benefits as avoided system costs… View Summary +

This document presents the modeling results from the China section of RAP’s global project, Quantifying the Benefits of Electric Vehicle Managed Charging. Our key findings inclu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rid dispatch center: Managed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provides… View Summary +

电动汽车灵活性是近年来能源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其充电负荷对电网运行造成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分时电价等经济激励手段,电动汽车的充电灵活性已经初步显现,尤其是在工商业用户侧,相关实践和试点项目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在居民侧,虽然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规模庞大且潜力巨大,但其灵活性的挖掘和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居民侧充电需求的特殊性在于其分散性、随机性和与用户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何在保障居民出行需求与生活便利的前提下,更好地调动和释放这一领域的灵活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自动充电控制技术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所谓自动充电控制,即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在充分保障用户日常出行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大电网和配电网实时运行状态以及动态价格信号,灵活调整居民侧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以更高效、更精细地配合电网运行调度要求。 然而,要实现自动充电控制技术在居民侧的广泛推广与应用,技术本身并非最大的障碍——已有的大量试点项目和示范案例均证实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目前更为关键的是如何推动自动充电控制模式制度化、规模化地落地实施。这需要从政策法规、市场机制、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维度入手,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明确利益分配方式,建立起成熟稳定的政策框架与商业生态,使自动充电控制模式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居民侧电动汽车及其他需求侧分布式资源所蕴含的系统价值。 本文通过对欧洲和美国相关实践案例的分析发现,这种自动化运营模式不仅可以更精准、更可靠地激活居民侧电动汽车所具备的灵活潜力,而且能够先于电力市场独立运行,有效地协调配合配电网侧运行需求,为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支撑。 本文首刊于《南方能源观察》,2025年3月9日… View Summary +

本文件呈现了睿博能源智库(RAP)全球研究项目“量化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效益”的中国项目模型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发现: 从电力系统调度中心视角分析: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作为系统性调节资源,可在不损害用户充电需求的前提下,通过降低机组爬坡速率、削减系统峰荷、缩小净负荷峰谷差等途径,显著提升电网调度稳定性。 从系统规划视角看,有序充电可作为一种协同优化解决方案,在降低电网投资成本、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削弱对煤电依赖及减少碳排放等方面展现多维度效益。研究表明,该模式能够通过负荷形态重构实现源网荷储协同优化。… View Summary +

本文探讨了电动汽车充电分时电价的优化设计,提出了三个主要改进方向: 涵盖系统长期边际成本:当前的分时电价设计主要基于负荷或净负荷曲线,未能充分反映全面的系统成本。建议将长期成本纳入考虑,包括发电容量和输配电容量的扩建费用。文章特别强调了配电网扩容成本的重要性,建议将未来配电网扩容费用纳入分时电价设计。 释放分时电价的空间信号:目前的省级统一分时电价无法反映各地区电网运行的独特情况。建议将分时电价细化到更小的行政区域,甚至以变电站或馈线供电区域为单位。这有助于缓解电动汽车低谷期扎堆充电现象,并更好地反映配电网运行状况。 增强分时电价的时间信号:提出采用更灵活的时变电价结构,如紧急尖峰电价(Critical Peak Pricing-Variable)和紧急尖峰节电返利(Critical Peak Rebate)。这些方法可以更精准地反映电能成本的时间变化,并通过日前通知机制引导用户调整充电行为。 这些改进对于优化电网运行和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建议不仅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也可广泛应用于其他需求侧资源管理。 本文首刊于《南方能源观察》,2024年12月20日… View Summary +

Virtual power plants (VPPs) have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in China from central government agencies, provincial governments and, in some cases, municipal governments. Central and provincial policy directions have called for broader adoption of VPPs and successful programmes have been piloted. View Summary +

In late 2023, China’s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established a new capacity payment mechanism for coal power generators. A capacity payment is an annual payment per megawatt of available capacity that is paid regardless of how many… View Summary +

车网融合是应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快速增长的关键策略。通过智能有序充电,电动汽车不仅可以减轻对电网的压力,还能成为重要的灵活性资源。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于通过交通和电力部门的紧密合作达成的车网协同规划。为推进车网协同规划,我们建议在进行电力规划时应首先考虑经合理疏导后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灵活性,并且根据电网需要,通过扎实、基于实证的分析来推算合理优化后的有序充电行为,将优化后的充电曲线叠加其他负荷来相应安排电力投资计划。协同规划大致可以分为三步:(1) 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2)电动汽车灵活充电能力测算、以及(3)将电动汽车灵活性纳入电网规划。这种规划方式可以减少传统调峰资源投资、配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减少配电侧非必要投资,从而降低系统总成本。 本文首刊于《南方能源观察》,2024年11月4日… View Summa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