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Content Filter:
尽管就中国可再生能源存在海量的文献,但人们对中国电力行业基本机构的设置和运行,及其如何构成可再生能源扩展和并网的约束,缺乏足够的了解。本篇文章作为三个技术启蒙读本之一,旨在填补这一空白,文章主要针对电力系统的运作—在电力系统物理限制下匹配电力需求和供应展开论述。 中国电力系统在经济、社会、政治的综合作用下逐渐演变,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运作机构和运行模式。设计这些机构和运行模式,用于支持主要由重工业需求主导和煤电作为基荷的电力系统。其中许多地方需要做出改变,来接纳充满活力的中国经济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并实现政府基于大量可变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低碳电力供应远景。 本文指出目前电力系统的运行没有达到系统在更高比例风电和太阳能下所需要的灵活性的需求。特别地,年度发电量计划、行政性的负荷控制、跨区和跨省电量交易安排、缺乏透明的调度系统阻碍了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本文为朝向更具有灵活性的电力系统迈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实现省级以及跨省平衡区内更经济的发电机组排序和调度; 建立更符合电力系统需要的辅助服务定义和规则; 建立规范集中的交易平台来满足短期供需平衡,以及 通过更经济的途径将需求侧资源整合到电力系统运行中。 目前本报告全文只有英文版,可通过我们的网站免费下载. View Summary +
本报告的英文版发布于2014年12月,现应读者需求翻译成中文。同时,我们为此系列的另一部报告《将可再生能源纳入中国电力系统:技术入门之电力规划》也进行了中文翻译。 本文是系列出版物的一部分,这些出版物介绍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并网中出现的经济、制度、政治和技术挑战。系列出版物中的文章包括电力资源规划、电力系统运作和定价问题,主题不同,相互独立,但主题之间联系紧密,因此,各篇文章会相互借鉴研究成果。本文的写作动因是,尽管现有文献对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对中国电力行业的基本制度和实践及其如何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及并网这一电力行业和监管机构所面临的问题方面的介绍甚少。本文重点研究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力系统物理约束下的电力供求平衡问题。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概述 计划、机组安排和调度 辅助服务 跨区跨省电力交易 虽然该系列的重点是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但是对问题的说明和大部分结论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文章假定读者对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中国电力组织结构有基本了解。… View Summary +
Power systems in China evolved in response to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forces that we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other countries. Many of these practices — designed around rigid, long-term planning for heavy industrial demand and baseload coal generation… View Summary +
2014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式启动我国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这份文件对拥有1千500万人口的深圳市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深圳将成为中国电网公司转变业务模式的先锋—电网公司将从传统的售电业务模式向支持清洁能源、终端能效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迈出重要的一步。 我们期待这样的发展,相信它最终可以帮助中国实现减排,控制电力系统的成本,尤其期待可以将深圳的试点推广到全国,并呈现在新一轮电改方案的蓝图里。很多年来,睿博能源智库连同我们的合作伙伴,能源基金会中国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项目),一直都在支持电网公司做出这样的业务转型(详见报告:对中国电力行业政策的建议)。 按照《通知》的规定,政府将监管深圳电网公司的总收入,这样做可以减少电网公司的“总产量效应”—通常电力公司都是靠提高售电量来维持收入及利润。控制总收入使得电网公司的收入和售电量“脱钩”,正如美国许多州的实际经验,这种机制将促使电网公司更为容易地为终端用户提供能效服务(“脱钩”机制代表了一种可以确保电网公司的收入水平与终端用户销售电量无关的价格设定(或成本回收)办法。通过将销售增长模式与收入水平相分离,公司的财务绩效将不再与销售增长挂钩。目前美国25个州均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脱钩机制,使其在54家地方配气公司和25家电力公司发挥着作用)。 谈到这一点,中国的电网公司是依靠售电量来获取收入的。2011年,中国政府制定了能效义务要求电网公司实施能效。与世界其它地方相似,中国的电网公司担心鼓励客户更高效地用电会减少电网的收入。而且,由于中国政府对电网公司的绩效评估主要依据是其收入和利润,更加剧了电网公司的顾虑。因此,收入减少是电网公司实施能效的主要障碍,将提高能效作为电网公司的核心任务也因此进展地相对较慢。 深圳试点细节 据了解, 此次试点政府将以电网有效资产为基础,核定准许成本和准许收益,固定电网总收入,并公布独立的输配电价。电网企业按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电网企业输配电实际收入与准许收入之间的差额,通过设立平衡账户进行调节。输配电价平衡账户盈亏超过当年输配电准许收入的6%时,相应对执行政府定价电力用户的销售电价进行调整。在一个监管周期内,如果电网实际成本低于核定的准许成本,则节约部分的50%留给企业 。 由于这是中国首次对电网公司实施此种改革,政府会明确输配电准许成本核定办法,建立对电网企业的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 有些国网内部人士欢迎此次改革,因为改革后电网以过网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能够实现稳定收入来源和收益水平,有利于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本次改革之前,政府定价经常出现单边调价的方式,即上网电价上涨而销售电价不上涨 ,电网企业承担损失。 目前该试点只应用于深圳市。然而,一旦在深圳市试点成功,很有可能会推广到全国,我们希望深圳试点为电网公司建立新业务模式,以及接受将能效作为电力行业的一种资源,打开一扇更宽广的大门。… View Summary +
需求响应对中国并不陌生,90年代已经开始通过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部分终端用户负荷进行控制。传统的需求响应项目主要以有序用电方式来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应对电力突发事件。具体的措施有错峰、避峰、限电、拉闸。除了有序用电,一些地区还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电价体系来调节供需,例如,峰谷电价、季节电价、阶梯电价、差别电价等。有序用电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维护用电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需求响应作为电力系统相比供应侧更低成本和清洁的资源,它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参与者也未能得到足够的经济补偿,因而没有动力将需求响应的效益扩大化。本文在简要回顾美国需求响应项目的历史背景之后,介绍电力公司开展的需求响应项目和市场化条件下的需求响应的情况,从而揭示美国需求响应的经济学原理和监管方法。中国目前正在进行需求响应试点并开始探索各种补偿方式,虽然开展项目的出发点有所不同,美国需求响应经济学的讨论对中国同样适用,可以为中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View Summary +
这篇文章是睿博能源智库关于强制性节能政策(EEO)综合报告中对最佳实践的总结。世界各国政府一直努力通过设计和实施一些强制性节能政策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并实现其他相关的目标。这些机制要求能源供应商例如电力和燃气公司通过帮助用户实施终端节能措施来实现量化节能目标。全文报告分析了世界各地所采用的19种EEO政策机制。其中包括对中国2011年1月开始施行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的详细描述。全文报告用一张表格汇总并对这19种EEO政策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对比。采纳这些最佳实践能够增强EEO政策的有效性,以最佳的成本效益提高能源效率。全文报告的英文版下载链接:… View Summary +
This document is a summary that presents the best practices identified in a comprehensive RAP report on energy efficiency obligations (EEOs). Governments in various jurisdictions around the world have endeavored to improve end-use energy efficiency, and in some cases also… View Summary +
An energy efficiency obligation (EEO) is a regulatory mechanism that requires obligated parties to meet quantitative energy saving targets by delivering or procuring eligible energy savings produced by implementing approved end-use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Governments in various jurisdictions around the… View Summ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