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Blog

解锁一体化区域电力市场的收益

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仍居世界领先地位,总装机容量超过500吉瓦。此外,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中国制定了到2030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00吉瓦,即从2020年起每年新增约80吉瓦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由此,电网公司也面临着更多风能和太阳能并网所带来的挑战。尽管每个国家的政策、机制和技术情况不尽相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提高,世界各地的电网运行商和政策制定者将面临类似的挑战。中国已经在消纳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方面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展,但正如一些研究中提到的,要确保所有这些机制良好地协同工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世界各地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个基本方法,对中国来说也同样至关重要,那就是建立更多的区域市场,脱离以省为单位的调度方式并向区域经济调度过渡。区域经济调度是指以最小化短期运行成本(理想情况下包括排放的社会成本)为目的运行区域电力系统。在一些地区,如中国西北地区,基于省级的电力调度意味着各省级调度中心在更大地理范围平衡可再生能源和水力发电的作用会受限。 在有充足输电能力的前提下,区域经济调度将促进发电边际成本较低的省份向发电边际成本较高的省份输出电力。特别是,区域经济调度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平衡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减少这些资源的总体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并利用负荷和其他发电资源的多样性优势。这也将有助于减少可再生能源弃电,并以低排放低成本的方式帮助管理和预防缺电。 一、区域市场模式有效缓解市场矛盾 随着中国迈向具有更大跨省输电能力的区域市场,可以借鉴美国的区域市场(RTO)模式。这种模式包括日前和实时电能量和辅助服务市场,区域经济调度,以及所有资源公平竞争的指导原则。南方电网地区已率先开展“区域市场”建设,尽管有关该市场将如何发展的许多细节似乎仍在考量中。与此同时,在中国其他地区,如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区域市场一体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向区域市场和区域经济调度转变,无论是通过RTO还是类似的模式,都将以多种形式为中国带来实质性的利益: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运行备用容量,提高现有输电资产的利用率,通过协调计划发电机组维护和停机以及实时管理电频和电压,提高系统可靠性,完善系统规划。在这里,我们基于美国一些RTO的研究,提供一小部分可获得利益的样本。 首先,通过向RTO结构过渡,可以实现的一个好处是,不再对每笔输电交易收取每千瓦时或每千瓦的输电费用,而是按月或年向所有省级电网公司分摊输电成本。例如,在中国,电力输入省份每输入1千瓦时通常需支付“元/千瓦时”的输电价格。这种每千瓦时的交易费用对参与者之间的电力交易造成了障碍,而若无此交易费用电力交易本来可以具有经济性。从基于交易的输电费用向省级电网公司收取月度或年度输电费用的转变,避免了这一问题,与区域经济调度的转变更相符。 尽管与中国略有不同,美国也有输电交易费用阻碍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更多电力交易的经验。在目前覆盖美国约三分之二地区的RTO成立之前,电力公司管理各自的服务区域,导致很高的交易成本。跨越一个以上电力公司服务区域的交易被评估收取单独的输电费用,这种做法被称为“摊大饼电价”(pancaked rates),随着更多的输电系统参与进来,成本迅速叠加。不出所料,这样的输电费用阻碍了电力公司之间进行电力交易。此外,电力公司留出了5%~25%的现有输电容量,以支持这些双边交易,而这些预留容量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美国西部和东南部的部分地区,这种做法仍然存在。 所有这些问题在RTO运行的区域市场都不复存在。按RTO输电成本分摊方法,输电被视为一项公共利益,由所有参与者按“美元/千瓦”的接入费用支付,不与单个交易挂钩。“摊大饼”式的输电费用根本不存在,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各方之间的电力交易——包括跨更大地理区域的电力交易大幅增加。RTO的日前和实时电能量市场接受参与者的投标,并在安全限制的基础上进行区域调度,输电资产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二、区域能源调度降低了经济与环境成本 中陆独立系统运行商(The Midcontinental 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简称MISO )是一家业务覆盖美国15个州以及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的RTO,据估计,2020年,区域经济调度为其成员节省了3.29~3.63亿美元,而输电可用性的改善又为他们节省了2.88~3.13亿美元。类似地,服务于13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PJM发现,区域调度每年可节省6亿美元的成本。这些估计未包含区域经济调度所带来的环境效益,例如减排量。这些效益会在未来几年到几十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并网而大幅增加。 在较大范围内的系统运行还可带来其他效益,因为不仅风能和太阳能的可变性降低了,电力需求的可变性也降低了。由于供需两侧可变性的降低,确保电力系统可靠性所需的备用容量则相应减少。2020年,涵盖14个州的西南电力池(Southwest Power Pool,简称SPP)估计,整个区域需要1514兆瓦的运行备用容量,而如果单个电力公司自己提供备用容量,则需要9068兆瓦,这样算下来就节省了5.42亿美元。MISO估计,由于地理多样性,2020年减少15吉瓦左右运行备用,成本节约在19亿到24亿美元之间。MISO认为从百分比来看,这种地理多样性使得备用容量减少了7%,从25.2%降到18%。PJM估计,由于区域市场所需备用容量的减少,可节省12~18亿美元。同样,这些估计未包含环境效益,比如减排量。 三、区域间电网互联,有效保障系统安全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了区域内部市场和运行实践的巨大好处,此外,区域间市场通过合作和协调,或通过连接多个区域的大规模输电,或两者兼有,也会带来额外的好处。太平洋西北部和西南沙漠地区之间的电力交换就是一个长期的例子。由于电力需求高峰的时间不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冬季高峰和西南沙漠地区的夏季高峰——这两个地区有必要选择在各自的高峰需求期间相互传输电力,而不是各自提高系统容量。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美国的电网(不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由三大内部电网互联组成:东部电网、西部电网和德克萨斯州电力可靠性委员会(ERCOT),后者覆盖了德克萨斯州的大部分,但不是全部。这三者之间的互联是很有限的——他们基本上独立运行,相互之间的电力传输量很小。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简称NREL)评估了在各种不同的假设下(例如,天然气价格低,天然气价格高,等等),通过一系列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连接美国东部和西部电网会带来何种效益,研究发现,除了一种情景外,其余所有情景下的经济收益都远远超过成本。而且,大部分经济效益来自于更大的输电能力促进了发电运行成本的降低。 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地区间更强大的电网互联也能带来可靠性和韧性方面的好处,这一点在2021年2月席卷美国南部的冬季风暴“乌里”中得到了证明。ERCOT与州外电网的连接有限。德克萨斯州冬季需求比预期高得多,发电机组的表现不佳等诸多因素导致了这场危机,在州外如果有更强的电网互联必定会对缓解该危机有所帮助。 与此不同的是,SPP和MISO虽然也面临严寒天气,但通过从没有受到“乌里”影响的其他地区输入电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电力短缺。在风暴的高峰期,MISO从邻近电网输入了大约12吉瓦电力。MISO估计,2011年,作为其多价值项目(Multi-Value Project)输电计划的一部分进行的输电投资,以约65亿美元成本建造,仅在冬季风暴“乌里”期间就带来了约180亿美元的效益。电网战略有限责任公司(Grid Strategies LLC)计算得出,在冬季风暴“乌里”期间,额外增加1 GW德克萨斯州与美国东南部输电的连接,就可以节省近10亿美元。 四、总结 在中国,虽然会存在输电投资是否足够,选址是否正确的担忧,但总的来说,近年来许多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给中国电力行业带来了益处。换句话说,中国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开展区域经济调度和区域市场的基础设施。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制定一项计划和时间表,将这些市场机制落实到位。正如本文所讨论的,“美国RTO”是实现区域市场的一种模式。 更具体地,我们对中国提出以下几个“下一步”政策建议: 为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制定一个清晰的路线图,由于南方电网是第一个开展区域电力市场工作的地区,这将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区域市场迈出的重要一步。我们建议不仅仅停留在对区域内几个省级现货市场的简单关联,而是以类似美国RTO模式形成区域电力市场。这样的区域电力市场除了实施上述的现货市场机制以外,还应该对输电成本分摊和输电规划采取区域一体化的方式;此外,成立一个单一的区域系统运行商(调度中心)和市场运行商,这两者可以属于同一个机构,例如,作为电网公司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单独成立。 制定一项政策规则,由从每一次输电收取度电固定输电费用,转向将区域输电成本按年度或者月度向省级电网公司分摊的做法。国家发改委最近发布的《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定价方法》中,在从严审批电网公司跨省跨区输电成本和改善电网运行效率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然而,它依旧采用了对每笔交易收取固定电量电价的方法来回收输电成本。这样的输电成本回收方法很可能继续作为实现区域内、跨区经济调度和解锁区域市场相关收益的绊脚石。 相对领先的地区可以率先形成RTO模式的区域市场,而其他地区也能够通过逐步向区域经济调度转变来获得收益。正如我们对中国西北地区电力行业转型提出的建议,应该逐渐改变在该区域内以省为中心的调度方式。西北区域电网公司调度中心应该在审查和调整(目前是以省为基础)运行决策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为了帮助区域优化风能、太阳能和水电,西北区域电网调度中心应享有调整省级水电和煤电机组安排的权力。 最近几年,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行业相关者已经在改善调度运行效率、促进跨省跨区电力交易以及增加太阳能、风能并网发电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正如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在区域电力市场改革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解锁区域电力市场带来的持续收益,为中国早日实现清洁能源和低碳目标做出贡献。 本文首刊于南方能源观察,11月26日 

Blog

减少弃风:提高电力系统调度比改造燃煤电厂更高效

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世界第一,且有望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的超级大国”。然而,中国也遇到了弃风限电问题。虽然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弃电量有显著下降,但在很多省份仍然存在问题,且将随着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量的增长而持续成为挑战。幸运的是,政府部门正在制定诸多应对的战略措施。成功的关键要看这些战略是否协调一致。 近来,刊登在“气候政策”上的文章提出了两个突出的策略:改善电力调度和改造燃煤电厂以更灵活的运营。作者(包括睿博能源智库技术顾问团,国网能源研究院研究员)认为改进电力调度是降低系统成本,减少弃电和减少排放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改造燃煤电厂可以提高灵活性,但改造的成本很高,而且随着整个系统范围的改造工作增加,额外的好处逐渐减少。考虑到煤电行业倾向于将灵活性改造作为可再生能源弃电的主要解决方案,以及抵制中国近年来在提高调度效率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这一结果非常重要。 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是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的世界领先者,到2018年底,风能达到184吉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达到174吉瓦。包括生物质和水电,可再生能源占中国装机容量的38%,占中国发电量的26.7%。 虽然弃电比例在不断降低,但部分地区,特别是在东北和西北风力和太阳能高度集中的地区仍然发生弃电。 2018年,弃电率平均为7%,低于2016年的17%和2017年的12%。同时,2018年太阳能发电弃电率下降至3%,而2017年为6%左右。在新疆和甘肃,2018年太阳能光伏弃电达16% %和10%。 2018年新疆的弃风超过23%,其次是甘肃(19%)和内蒙古(10%)。 中国已采取显著的措施减少风电和太阳能弃电。政府在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降出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根据政府的设置的底价和上限,火力发电机组可以参与调度竞标。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改造133吉瓦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将下调频(downward regulation)能力提高46吉瓦。 中国还正在实施电力行业改革,包括中长期电力市场,跨省电力可再生能源交易和省级电力现货市场。 由技术和体制障碍引起的风能和太阳能弃电仍然存在。技术原因包括在具有大量风能和太阳能容量的地区,不灵活的燃煤发电厂占据优势; 拥有丰沛风能和太阳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与东部负荷中心之间的输电和电网互连不足(尽管近年来中国已经采取措施增加了几条大型输电线路); 在风电和太阳能满发期间,吸收风电和太阳能的需求响应能力很小。这些技术原因并非中国独有,其他国家诸如美国,也有风力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缺乏足够的传输能力将其输送到负荷中心。 然而,中国确实拥有独有的制度因素,即制定发电运行小时数以及固定的年度发电计划的历史条件。在这些历史条件中: 年度发电计划中,同一发电类型的所有发电机组的年度发电小时数相当。 固定电价、批发电价激励着发电商最大限度地发电,同时限制了发电机降出力去整合更多的风电和太阳能。 对这些降出力调峰的发电厂的补偿有限,只有在发电厂减速超过其最大发电容量50%的情况下才能支付。 中国正处于电力部门的转型过程中,但是这些历史条件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仍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影响。中国的确提出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但实施起来并不均衡。幸运的是,现在有几个省正在设计和实施以经济调度为特征的电力市场,由于风能和太阳能的边际成本低至零,因此应首先调度这些可再生能源。 煤电厂改造v.s. 经济调度 我们使用了机组组合模型来比较。我们将燃煤电厂改造和改善调度战略。当前的调度方法建模为平均发电小时数调度方法,其采用忽略风电预测的每周机组组合,第二,采用包含了每四小时更新一次的风电预测更有效的方法。第二种方法代表着经济调度,中国的电力系统正在朝着这种调度机制发展, 至少在部分地区如此。 我们创建了两组情景分析来比较更灵活的燃煤发电与改进的电力调度的影响。在这两种情景中,我们使用每周机组组合,且不将风电预测纳入基准内。第一组情景通过测量当燃煤发电机的最小负荷减少时弃风的减少量,来关注燃煤机组灵活性的影响。 换句话说,仅依靠燃煤发电机的灵活性来减少弃风量。 第二组情景设计中使用改进的机组组合,包括每周和每日的机组组合,并纳入风力发电预测。 分析表明在较高比例的风电装机容量下降低燃煤电厂最低出力的收益递减。而且,改进的机组组合在减少弃风方面甚至更有效。图1展示了代表中国西北地区高风能水平的情景分析结果。 将燃煤发电的最低出力降低10个百分点,可以将弃风率从基准的25%降低到17%左右。 相比之下,改进调度将弃风率从25%降低到9%。 图1. 高比例风电情境下燃煤发电机组改进电力调度和降低最小出力影响的比较* 总结 总而言之,在模型分析中发现,现有燃煤电厂增加灵活和改善电力调度这两种手段,都有助于减少弃风。然而,改善调度在高比例风能情境下效果更好,同时燃煤电厂灵活性改造也体现了边际效益递减。或许最重要的是,煤电增量的灵活性可能需要额外的投资,这可能非常昂贵。 此外,在较低水平运行煤电厂可能会降低电厂的效率并增加电厂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部分抵消了可再生能源弃电减少所带来的空气质量效益)。 而对改进电力调度就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这些结果表明,中国应加大力度采取基于边际成本的经济调度。中国八个省的“现货市场”试点的开始,应该集中在包含这一原则的实用调度模型上。令人鼓舞的是,其中一些省份最近发布的市场设计公告确实提出要实施经济调度。 随着新的现货市场开始生效,我们建议这些省份创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以便该系统可以利用所有发电资源的全部功能,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此同时,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决策者需要继续重新考虑更广泛的选择方案和战略的最佳组合,以增加电网灵活性,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和减少弃电。 * Reducing wind power curtailment in China: comparing the roles of coal power flexibility and improved dispatch;…

Blog

Leveling the Playing Field for Storage Resources in China’s Electricity Markets: A View from the U.S.

In February, the U.S. 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 (FERC) finalized a historic rule on participation of storage resources in the “ISO/RTO” wholesale electricity markets. ISO/RTO markets cover about two-third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are roughly analogous to the spot markets under development in several Chinese provinces. The ISOs/RTOs are independent entities that oversee the…

Blog

美国经验:储能资源如何直接参与现货市场竞争?

今年2月,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为确保储能资源能够参与到“ISO/RTO”的批发电力市场竞争中,颁布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部法规。ISO/RTO市场与中国几个省内正在进行试点工作的现货市场具有很大相似性。ISO/RTO是负责监管市场的独立机构,起到了系统运营商(在中国,被称为“调度中心”)的角色,并且管理着输电系统,确保它面向市场的所有买卖双方公平开放。电力公司通常是输电资产的拥有者,他们将输电资产的运营交由ISO/RTO负责。 这项法规将会有助于拓宽公平参与ISO/RTO市场竞争的范围,以便储能—不久后还会有其他分布式资源—将可以直接与传统的资源(比如燃煤和燃气发电厂)直接竞争。法规要求每一个ISO/RTO在接下来的9个月内(年底前)完成和FERC的合规上报,合规将概括出为了促进储能资源参与市场,关于市场规则和电价应作出的变动,包括配电网甚至是终端用户中的小型储能(“电表后面”)。今年后半年,FERC在考虑如何处理负荷集成整合和其他棘手问题后,将会更进一步的考虑分布式能源资源。 总的来说,这项法规体现了非常积极的发展趋势,其中有几点重要的地方,可以为中国正在进行的现货市场设计和实施起到借鉴作用: 尽管第一批ISO/RTO市场的实施开始于90年代后期和2000年初期,但ISO/RTO官员和利益相关方从未间断过的检验市场状况,并根据电力行业技术和环境的演变(比如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并网和新型储能技术带来的挑战)而考虑作出改变。市场设计的工作没有终点。 这项规则要求每一个ISO/RTO 修改它们的电价规则和市场规则以考虑到储能具体特征。尤其是,规则提出了13个“储能资源的物理和运行特征”,包括与充电状态,充电时间,充电/放电限制,运行时间,充电/放电爬坡率等相关的特性。简单的说,ISO/RTO将必须规划和优化他们的调度系统,以便有更实际的利用储能资源的能力。这将提高市场和电网的物理运营的有效性。 这项规则的核心是FERC对消除储能资源参与市场的障碍,以及允许储能资源根据自身资源的全部技术容量来竞争出售所有电力系统服务(能源、各种辅助服务和容量市场)的决心。很明显,FERC意识到了储能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的范围。在官方发布会上,FERC的成员认为,“储能作为买家和卖家参与到能源市场上来,可以缓解由于用电高峰时调峰、减少用电低谷时过度发电所给系统带来的压力……储电资源也可以很好的提供调频和爬坡等服务,这对调节系统频率和帮助避免意外事故是第一个对策。” 储能更多的参与到ISO/RTO市场中可带来的其他利益,包括避免容量费用,降低高峰电价,减少化石燃料机组的循环,管理净负荷爬坡,最小化发电机组启动和关停成本,吸纳过度发电。 这项法规的另一个关键原则是指出了以成本最小化来调度所有可获得资源的重要性。法规指出如果没有公平的让储能和其他资源参与市场中,“会降低ISO/RTO 市场的效率,潜在引导ISO/RTO调度更昂贵的资源来满足系统所需 ”。 ISO/RTO市场中对储能的现有障碍包括较高的最低功率限制,对集中储能资产的限制,以及禁锢了储能参与性的服务容量市场的严格要求。 新规则要求必须允许100kW的小型储能资源可以单独的参与所有市场(诸如电量,容量,辅助服务市场)。从ISO/RTO购买电量充电的储能公司,应支付批发节点边际电价。 小于100 kW的储能资源应可以通过负荷集成商参与市场—尽管FERC延迟了对一项提案的判定,这项提案建议推动资源综合集成模式应用和发展,并在ISO/RTO市场中开放更多的市场参与范围至一个更宽泛的资源范围,包括分布式太阳能。 与FERC以往的流程一致,这项规则草案于2016年11月起向公众征询意见。FERC在2月发布的正式规则里包含了各项考虑以及对各类利益相关方(如储能开发商,消费者群体,电力公司,传统发电资产所有者)建议的回复。FERC会在4月的公共技术论坛上进一步考虑分布式能源资源。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试点省份对现货市场设计的快速进展,我们认为有必要介绍美国和其他国家正在审视和更新他们现有的市场模式,以应对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并网所带来的挑战,以及为所有资源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新兴的储能技术可以提供灵活性服务,这将会为市场带来宝贵资源。但是市场应该设计得实现对这些能力和服务价值的认可、体现和鼓励。中国正在构建的现货市场有机会直接跨越美国或其他地区的过时模式,从初步阶段就直接引进和实施这些与时俱进的新设计元素。 The blog is also available for English.  

Blog

Chinese Government Releases Major Policy Guidance on Renewable Integration and Related Issues

In late March,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uncil (NDRC) and the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NEA) jointly issued Guidance on Improving Power Sector Operation to Enable More Generation and Full Generation of Clean Energy. This document followed closely on the heels of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Power Sector, a major policy announcement issued by the…

Blog

Lighting up China with Distributed Solar Resources

China set ambitious targets for solar, with a goal of 35 GW by 2015 and 100 GW by 2020. Currently, China has 12 GW of solar, with 3 GW of that being distributed solar. For 2014, China set a goal of installing 14 GW of new solar! More than half (8 GW) is slated to…

Blog

用分布式太阳能照亮中国

中国制定了宏伟的太阳能目标,计划到2015年达到35GW,到2020年力争达到100 GW。目前,中国的太阳能容量为12 GW,其中3 GW为分布式太阳能。2014年,中国的目标是安装14 GW的太阳能,其中8GW确定由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这一数字相当于去年安装的分布式太阳能的10倍左右。然而,今年前半年只安装了1GW 的分布式太阳能,遇到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 需签订长期合同才能回收太阳能系统的前期投资,但中国企业的存活期普遍不足8年; 安装屋顶太阳能系统时,难以征得社区居民和业主委员会同意; 后勤问题,例如主站选址、安排融资、查询电厂并网要求等。 这些问题可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在中国的发展。 在联邦税收激励政策、州激励政策与要求、净计量政策和新型商业模式的综合激励下,美国仅2013年一年就上马了约15.5万个民用太阳能光伏项目。美国已安装的太阳能项目中,约80%的都是在近三年才安装的。出现这一激增态势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太阳能发电装置(无论规模大小)均可在2016年前享受30%的联邦所得税抵免政策。 30个出台可再生组合标准的州中,约有半数制订了专门针对太阳能发电的规定,这意味着电力公司或能源供应商不仅要记录通过可再生能源售电量的占比,还要记录太阳能售电量的百分比。 几乎每一个州都允许净电表计量,用户可以使用来自电网的供电,也可以将自有分布式发电设施的多余电量输送到电网。 太阳能发电企业提供为期20年的租赁或购电协议,且不要求用户付全款。用户可以按月向太阳能公司分期支付,通过减少电费开支抵消前面的投资。反过来,用户 同意太阳能发电企业享受税惠政策以及通过销售太阳能可再生能源配额获得盈利。因太阳能发电企业是介于电力公司与用户之间的第三方,所以该业务模式也被称之 为“第三方”模式。第三方模式不需要进行任何初期投资,因此避免了太阳能系统高昂的初期投资、缩短了投资回收周期。第三方模式可以说是在美国实行的一种独 特模式,主要因为在美国太阳能政策机制到位,即:有完善的税惠政策以及各州的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RPS)政策。 在中国,因单户住房较少、多户住宅楼较多、拥有私人产权的房屋较少、家庭人均收入较低等原因,分布式太阳能的开发与美国会有很大差别。此外,尽管在中国商 业和工业设施领域太阳能发展潜力巨大,但商业企业经常倒闭,无力承受和承担在太阳能发电上的长期投资,这使得用户自有和第三方所有的商业模式很难在中国发 展起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太阳能发电的蓬勃发展铺平道路,国家能源局在9月发布了分布式太阳能的新激励政策。新政策中增加了在项目备案时可选择“自发自用、余 电上网”或“全额上网”中的一种模式,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国家能源局号召各地政府及电网公司简化申请、并网及支付流程,推动融资机构 对商业和工业企业以及个人提供担保和优惠贷款。我们希望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推动分布式太阳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