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 Chen provides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energy policy best practices as part of RAP's China team. Her research and outreach tailor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to the context of the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in China, with a focus on energy market design.
Chen joined RAP in 2023 after completing her master's in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ith a concentration in atmosphere and energy. During her graduate studies, she acquired extensive knowledge of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solve real-world problems, including data analysis, energy system optimization and economic modeling. As part of a strategic economic project exploring electricity markets, Jingying assumed a leadership role, overseeing a simulated day-ahead energy market. She orchestrated key decisions to maximize profit, strategically selling energy, trading REC and forward contracts.
Jingying Chen earned a master’s degree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Before her graduate studies, Chen obtained her bachelor's degre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with a minor in climate change studi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There she studied the underlying physics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projection methods.
In addition to English, Jingying is fluent in Chinese Mandarin and Cantonese and is able to read and write in Simplifie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How Jingying “Jing” Chen is Energizing Change
建筑节能箭在弦上,供热物理“外挂”势在必行
建筑是中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中国既有建筑总量大,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2》报告中,提出了一条在合理成本和可行技术下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在该碳中和情景下,建筑和供热行业都需要加速电气化。研究表明,建筑领域将主要通过提高分布式和集中供暖的热泵使用率实现电气化、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到2035年,建筑供暖的终端能源消费应该基本实现无煤化,并在2060年完全停止直接消耗煤炭和天然气(详见图 4-33,CNS2情景)。尽管其他研究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会有所不同,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未来建筑能耗的进一步增长,建筑领域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大幅减少化石能源的直接或间接使用。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与市政的支持和推广,中国热泵行业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推广热泵的应用仍然面临挑战,其中高昂的初装和运营成本是经常被提及的主要障碍,但实际上,从产品的寿命周期来看,热泵的高效能可以持续降低电费,使得用户不出几年便可回收成本。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居民和商业用户的供暖水平,在满足民生需求的同时最大化的降低费用成本。除了安装高效节能的供暖产品,提高建筑物自身能效,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既有建筑,通过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改造可以减少运行时的能量损失和供暖费用,并在安装或更换供暖设备时让用户可以选择容量更小、更便宜的热泵来满足供暖或制冷需求;对于新建筑,通过超低能耗设计也能实现同样的效果,进一步降低热泵初装和运营成本。若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尽早进行全面的节能改造,则能够获得最大的成本节约效果。虽然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已是老生常谈,但将其作为热泵的“外挂”,实现热泵和围护结构一体化,能达到1+1>2的效果,丰富政策设计和资源调度。 通过物理“外挂”降低供暖成本 在确保取暖效果、节省费用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作为取暖设备,热泵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热泵能够将热量从空气、地层,或水体等低位热源中搬运到室内,每消耗一度电可以搬运3到4度热能,因此理论上比直热式电暖器要节省75%的电费,而且相比燃气供暖效率更高,相比散煤供暖更加安全、环保。 然而,2022年电热泵在供暖领域总体市场渗透率仅为5.04%。如前文所述,影响其发展空间的主要障碍是大家普遍认为热泵的初装和运营费用较高。据业内人士统计,无论是区域大型采暖还是住宅小区和公共建筑改造项目,空气源热泵的初装投资要比电锅炉采暖高出一倍多。但根据计算,热泵对比电锅炉拥有高效运行的优势,多出的初装投资能在两到三年内通过节省的电费收回。然而,还是有用户反映电热泵的实际用电量较高,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于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暖性差导致热量散失较快,用户不得不花更多电费以维持供暖需求。 作为物理“外挂”,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室内外环境之间的物理屏障。它包括墙壁、屋顶、窗户、门和其他将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分隔开的结构。建筑围护节能改造可以提高建筑外围的绝热性能,减少室内供暖或制冷损失,同时提升空气质量和舒适性。通常,这些改造包括提升墙体保温、更换节能门窗和改善建筑气密性,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空气流动并增加建筑的整体舒适度 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效果还可以显著降低取暖成本。例如,北京农村住宅节能改造案例发现,增加外墙、屋顶和窗户的保温层可带来40-60%的综合节能率。山东农村住宅的节能改造项目可在一个冬天节省约700元,约运行费用的30%,并在3到7年后回收节能改造投资。上述两个案例均为北方农村住宅的节能改造,但无论是农村住宅、城市住宅,还是其他公共建筑都具有很大改造潜力。… Read More +
季节性容量机制调动需求侧资源发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并入电力系统,以及碳中和目标下化石能源机组的转型,电力系统对灵活性和可靠性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近年来,国内外频现的电力危机、能源危机无不提醒着保障电力安全的现实紧迫性。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力市场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容量回收机制,如容量市场机制、稀缺定价机制及容量补偿机制等。202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发布一年多来,围绕“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目标,容量成本回收机制建设稳步推进。 去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期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容量补偿机制从无到有,现在朝着市场化的方向纵深发展。4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 2024年第20号令),呼吁“逐步推动建立市场化的容量成本回收机制”,由“发电机组、 储能等”资源出力。容量市场应该可以开放给各类资源参与。此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发改运行规〔2023〕1283号)也呼吁“支持符合要求的需求响应主体参与容量市场交易或纳入容量补偿范围”。容量补偿机制市场化的途径多样,在容量成本回收机制中增加季节维度不失为一种优化方式。 部分资源在特定季节可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服务。以空调设备为例,据统计,国内夏季负荷高峰期,空调负荷占比已达尖峰负荷的30%~40%。经由负荷聚合商(load aggregator)整合的空调服务,在夏季可以提供可观的需求响应资源,但这类资源的季节性较为明显,可调度容量随季节有一定波动。如何减少季节性电力系统风险并充分调动季节性资源价值,季节性容量补偿机制或是解决之道。 季节性容量补偿机制,即允许容量有季节性波动的资源仅在容量充盈的季度内提供容量并获得补偿。这类资源通常包括:负荷侧可调节资源(尤其是供暖和制冷等需求响应)、储能(如抽水蓄能)、能效资源以及涵盖多种资源类型的虚拟电厂。季节性容量补偿机制能激励这类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的意愿,更大程度地挖掘季节性资源的真正价值。 在美国,部分区域输电组织或独立系统运营商会每个季节进行资源充裕性评估(Resource Adequacy Assessment),再根据结果运行容量市场筛选提供容量的资源,并在事后进行绩效评估。季节划分有分一年两季或四季,被选中的资源需要在相应月份内参与现货市场或响应调度。美国中西部独立输电系统运营商(MISO)在2022年底开始启用季节性容量补偿机制,其资源充裕性评估和规划资源拍卖(Planning Resource Auction)都是按季度进行,以求使资源供应与季节性需求保持一致。…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