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Content Filter:
在大规模风电和光伏并网的时代,如何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解锁统一电力市场的价值,已成为全球性挑战。2024年5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24〕44号),其中针对省间输电提出了一项重要改革:“在受端省份电价较低时段,通过采购受端省份新能源电量完成送电计划”。这项要求是多年来对省间电力互济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能够进一步释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优势。然而,现行的省间单一电量输电定价机制可能会成为这一新政策实施的限制因素。 本文从理想状态下区域统一电力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出发,分析了现有跨省跨区专项工程的输电定价机制与《通知》新要求及基本原则之间的潜在矛盾。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美国区域输电组织PJM和欧洲跨国输电设施的成本分摊模式,提出了基于绩效调整电网公司跨省跨区收入水平和基于容量分摊跨省跨区输电成本的方法,以更好地配合政策实施并促进电力系统优化和高效运行。 本文分为上、下两期刊登于《南方能源观察》… View Summary +
建筑是中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中国既有建筑总量大,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2》报告中,提出了一条在合理成本和可行技术下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在该碳中和情景下,建筑和供热行业都需要加速电气化。研究表明,建筑领域将主要通过提高分布式和集中供暖的热泵使用率实现电气化、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到2035年,建筑供暖的终端能源消费应该基本实现无煤化,并在2060年完全停止直接消耗煤炭和天然气(详见图 4-33,CNS2情景)。尽管其他研究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会有所不同,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未来建筑能耗的进一步增长,建筑领域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大幅减少化石能源的直接或间接使用。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与市政的支持和推广,中国热泵行业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推广热泵的应用仍然面临挑战,其中高昂的初装和运营成本是经常被提及的主要障碍,但实际上,从产品的寿命周期来看,热泵的高效能可以持续降低电费,使得用户不出几年便可回收成本。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居民和商业用户的供暖水平,在满足民生需求的同时最大化的降低费用成本。除了安装高效节能的供暖产品,提高建筑物自身能效,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既有建筑,通过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改造可以减少运行时的能量损失和供暖费用,并在安装或更换供暖设备时让用户可以选择容量更小、更便宜的热泵来满足供暖或制冷需求;对于新建筑,通过超低能耗设计也能实现同样的效果,进一步降低热泵初装和运营成本。若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尽早进行全面的节能改造,则能够获得最大的成本节约效果。虽然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已是老生常谈,但将其作为热泵的“外挂”,实现热泵和围护结构一体化,能达到1+1>2的效果,丰富政策设计和资源调度。 通过物理“外挂”降低供暖成本 在确保取暖效果、节省费用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作为取暖设备,热泵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热泵能够将热量从空气、地层,或水体等低位热源中搬运到室内,每消耗一度电可以搬运3到4度热能,因此理论上比直热式电暖器要节省75%的电费,而且相比燃气供暖效率更高,相比散煤供暖更加安全、环保。 然而,2022年电热泵在供暖领域总体市场渗透率仅为5.04%。如前文所述,影响其发展空间的主要障碍是大家普遍认为热泵的初装和运营费用较高。据业内人士统计,无论是区域大型采暖还是住宅小区和公共建筑改造项目,空气源热泵的初装投资要比电锅炉采暖高出一倍多。但根据计算,热泵对比电锅炉拥有高效运行的优势,多出的初装投资能在两到三年内通过节省的电费收回。然而,还是有用户反映电热泵的实际用电量较高,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于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暖性差导致热量散失较快,用户不得不花更多电费以维持供暖需求。 作为物理“外挂”,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室内外环境之间的物理屏障。它包括墙壁、屋顶、窗户、门和其他将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分隔开的结构。建筑围护节能改造可以提高建筑外围的绝热性能,减少室内供暖或制冷损失,同时提升空气质量和舒适性。通常,这些改造包括提升墙体保温、更换节能门窗和改善建筑气密性,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空气流动并增加建筑的整体舒适度 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效果还可以显著降低取暖成本。例如,北京农村住宅节能改造案例发现,增加外墙、屋顶和窗户的保温层可带来40-60%的综合节能率。山东农村住宅的节能改造项目可在一个冬天节省约700元,约运行费用的30%,并在3到7年后回收节能改造投资。上述两个案例均为北方农村住宅的节能改造,但无论是农村住宅、城市住宅,还是其他公共建筑都具有很大改造潜力。 若热泵和围护结构的改造升级“双管齐下”,则能达到1+1>2的效果。深度节能改造,即同时进行多方面的节能改造项目,例如安装热泵、更换节能门窗并添加墙体保温层等,多管齐下可带来规模效应。对于既有建筑,深度节能改造通常可以显著降低能量损失,即使选择容量更小的热泵,也能满足供暖和制冷需求,从而降低热泵的初装和运行成本。对连接到热网的建筑群进行改造,也能减少供热源头的设备投资。新建建筑应按照绿色建筑规范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再根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暖状况合理配置热泵容量。从建筑的寿命周期来看,尽可能充分地进行深度节能改造能带来最大的费用节省,而每个延迟或不彻底的后续改造最终会累积成更高的总成本。 建筑节能水平提升势在必行 据测算,中国存量建筑中仍有近40%为非节能建筑,其中大量老旧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差、设备老旧效率低、运行维护管理缺失,导致中国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居高不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指出,目前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的22%;要想实现2030年建筑碳达峰,“十四五”末建筑全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应该控制在25亿吨。然而,2020年中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足有50.8亿吨,是碳达峰预测量的两倍。随着城镇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建筑领域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将保持刚性增长。显然,通过节能改造降低建筑碳排的潜力巨大。 为了在2050 年实现全球净零排放,国际能源署(IEA)建议所有国家最迟在 2030 年为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制定零碳建筑节能规范。这一建议强调,建筑物应具有高能效和弹性,并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或依赖可完全脱碳的能源供应。中国在建筑节能规范方面位列先锋。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建标〔2022〕24号),其中重点呼吁“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与”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 并提出具体目标——“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重新强调对新建筑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和“推进存量建筑改造”,在“十四五”收官之际加大节能降碳攻坚力度。 实现热泵和围护结构一体化政策建议 归根结底,建筑围护节能改造不“挑食”,无论是何种供热方式,提升建筑保暖效果都会带来显著的节能效益。在“双碳”目标下,继续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改造既能降低热泵初装和运行费用、提升用户选购意愿,更能减少建筑能耗和碳排。对此,我们总结几点基础建议: 推进深度节能改造项目。未来的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应探索供暖系统升级与多项围护结构改进同步实施,争取创造规模经济。 向领先地方政府学习,持续完善改造项目的设计和资金支持。考虑同时规划节能建筑和新能源供热的资金支持。 贯彻落实“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继续完善“绿色建筑”标准,旨在将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标准扩展到所有建筑。… View Summary +
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并入电力系统,以及碳中和目标下化石能源机组的转型,电力系统对灵活性和可靠性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近年来,国内外频现的电力危机、能源危机无不提醒着保障电力安全的现实紧迫性。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力市场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容量回收机制,如容量市场机制、稀缺定价机制及容量补偿机制等。202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发布一年多来,围绕“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目标,容量成本回收机制建设稳步推进。 去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期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容量补偿机制从无到有,现在朝着市场化的方向纵深发展。4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 2024年第20号令),呼吁“逐步推动建立市场化的容量成本回收机制”,由“发电机组、 储能等”资源出力。容量市场应该可以开放给各类资源参与。此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发改运行规〔2023〕1283号)也呼吁“支持符合要求的需求响应主体参与容量市场交易或纳入容量补偿范围”。容量补偿机制市场化的途径多样,在容量成本回收机制中增加季节维度不失为一种优化方式。 部分资源在特定季节可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服务。以空调设备为例,据统计,国内夏季负荷高峰期,空调负荷占比已达尖峰负荷的30%~40%。经由负荷聚合商(load aggregator)整合的空调服务,在夏季可以提供可观的需求响应资源,但这类资源的季节性较为明显,可调度容量随季节有一定波动。如何减少季节性电力系统风险并充分调动季节性资源价值,季节性容量补偿机制或是解决之道。 季节性容量补偿机制,即允许容量有季节性波动的资源仅在容量充盈的季度内提供容量并获得补偿。这类资源通常包括:负荷侧可调节资源(尤其是供暖和制冷等需求响应)、储能(如抽水蓄能)、能效资源以及涵盖多种资源类型的虚拟电厂。季节性容量补偿机制能激励这类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的意愿,更大程度地挖掘季节性资源的真正价值。 在美国,部分区域输电组织或独立系统运营商会每个季节进行资源充裕性评估(Resource Adequacy Assessment),再根据结果运行容量市场筛选提供容量的资源,并在事后进行绩效评估。季节划分有分一年两季或四季,被选中的资源需要在相应月份内参与现货市场或响应调度。美国中西部独立输电系统运营商(MISO)在2022年底开始启用季节性容量补偿机制,其资源充裕性评估和规划资源拍卖(Planning Resource Auction)都是按季度进行,以求使资源供应与季节性需求保持一致。结果显示,MISO的季节性容量市场达成了预期设计结果,季节间的价格浮动使市场结果更贴合各季度容量供应,让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通过季节性容量补偿提升需求侧资源在电力市场的占比还能带来额外优势。首先,季节性容量补偿能以更低的成本调动各种资源,降低最终电力系统成本。举个例子,火电灵活性改造的单位容量改造成本约600—700元/千瓦,而需求侧资源的综合成本约200—400元/千瓦,并且通常能提供最大负荷3%—5%的调节能力。加深需求侧资源的投放能减少电力系统建设维护成本,节省的资金也会以降低电价的方式反映到用户身上。 再者,季节性容量补偿机制可激励政策制定者支持更符合新型电力系统的项目。需求侧资源能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必需的灵活性调节能力和容量充裕性,将对电力系统转型和“双碳”目标做出不菲贡献。季节性容量补偿可以充分体现需求侧资源的价值,引导其健康发展。 优化容量成本回收机制,增加季节性的分段采购审核能激发季节性资源更多价值,同时降低电力系统成本、提高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和安全系数。美国部分季节性容量市场与定期的电力系统充裕性评估挂钩,由评估结果确定季节容量需求,再根据容量供需得出容量市场价格。经验表明,在容量机制中加入季节性考量可以为电力系统带来各方面的正向作用,值得作为发展容量市场的选项进行思考。当然,美国的季节性容量电价机制绝非完美,我们团队也在持续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首刊于《电联新煤》,2024年7月26日。… View Summary +
热泵是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技术路径,是热电转换的最佳途径,是全球公认的节能减碳技术措施。中国清洁取暖国家战略的实施,推动了热泵供暖的广泛应用。作为全国“煤改电”先进示范区域,北京制定了多项清洁取暖政策,以全社会减碳量为目标,综合考虑能源结构和价格系统,对比多种技术间的减碳效益和经济成本,鼓励可持续长期减碳的高效热泵技术发展,禁止、限制新增及改建热源中高碳排放的燃煤、燃气供热占比,为北方地区城市供热发展提供了积极参考。 北京市的发展经验可为京津冀地区转向以高效热泵为供暖主体提供样板。本文着重回顾了北京出台的用于支持热泵供暖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路径,并提炼出几点可供其他地区参考的建议: 加强推广新能源取暖,将“电代煤”、“电代气”列为工作重点,明确高效热泵技术的“替代”效果。 提供热泵应用财政支持,激励企业和居民选择热泵进行供暖改造,并逐渐减少对化石能源供暖的资金支持。 与城市规划目标一致,结合国家和城市的“双碳”目标制定规划。对未来可能削减的工业和火电热电联产的余热,要充分考虑项目存续周期,论证余热利用的经济性后再投入建设,避免推高社会层面上实现“双碳”目标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制定清晰可行的指标,设定有科学依据、数值明确、逐步增量的新能源供热采用目标。 促进热泵设备质量提升,引导用户选择能效比高并且性能稳定的供热设备,并定期更新产品质量要求。 本文精简版首刊于《中国电力报》,2024年6月24日… View Summary +
近年来,热泵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国发展较快,与其他国家一样,要实现清洁供暖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在采购供暖设备时,许多用户与供热商仍存在犹豫,其中认为热泵运行成本较高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将简要探讨可能解决此问题的路径之一,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中的季节性差异,即季节性电价–通过调节季节性电价来降低用户电费,有助于缓解对运行成本的担忧,促进热泵的使用率,从建筑电气化层面来支持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2021年7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093号),倡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季节性电价机制”,为用户提供更明确的价格信号。更针对电采暖,提出了“季节性电采暖电价“政策指导,降低用电成本的同时更进一步推动热泵部署。自2021年来,许多省份已经响应号召,实施了季节性分时电价。随着更多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提高建筑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可以有助于消纳电量,另外,制定季节性电价可以降低清洁采暖成本,保障民生供暖需求。因此,有必要考虑如何建立健全季节性电价机制。 与适用于日内分时电价的设计原则相呼应,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应用在季节维度上的分时电价设计原则: 确保能准确反映电力系统短期和长期边际成本。边际成本随用电量变化:短期边际成本通常涉及到发电能源损耗及外部成本,长期边际成本则涉及到发电装机容量和输配电容量。确保分时电价的高峰时段可以贴合电力系统供需较为紧张、发电成本较高的时段,从而正向地引导热泵供暖的选择。例如,如果某省夏季发电边际成本比冬季高,季节性电价也应该清楚地反应这一差异,这样可以降低冬季采用热泵供暖的电费。 制定有前瞻性的季节性电价,基于 “全面系统边际成本” 考虑可规避的长期边际成本。长期边际成本不仅包括发电成本,还包括发电和输配电的增容成本。理想情况下,通过时间信号引导用电行为,可以进一步降低尖峰负荷。不少北方地区用电尖峰发生在夏季,如果季节性电价的设计可以考虑到压低尖峰负荷所避免的增容成本,峰谷比就可以进一步合理拉大。最终有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发电、输配电资源投入。 通过透明、公开的流程来制定季节性电价并定期更新,力求最大化分时电价的影响力及用户响应程度。热泵通过其高效的利用效率,可以降低用电量,从而节省电费,它的经济性通常会在长期使用中得以体现。透明的电价制定流程有助于终端用户和供暖公司更好地理解未来电价走势,降低不确定性,进而更准确地预测热泵投资的经济效益,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本文探讨了改善热泵运行成本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通过设计季节性电价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季节性电价可以反映出电力系统边际成本,如果设计得当,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并为终端用户和供暖公司提供理性的投资决策做支撑。同时,定时回顾和优化季节性电价设计,也可确保其与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用户需求保持同步。未来电采暖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通过科学、透明的方式完善分时电价和季节性电价的设计,不但能更好地传递价格信号、实现削峰填谷,更能响应倡导,促进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本文首刊于《中国电力报》,2024年5月28日… View Summary +
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下,住房城乡建设部在2022年3月印发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了“提高建筑能效水平,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的基本原则,更提出了“推动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的项目试点。应用高能效供热系统是降低建筑总体能耗的一主要方式。放眼世界,很多设有“净零碳”排放目标的国家也已经开始计划并实行各种建筑供暖脱碳策略。电能热泵供暖(下面简称“热泵供暖”)和氢能锅炉燃烧绿氢供暖(下面简称“绿氢供暖”)便是正在被各国考虑和讨论的供暖主要路径的两种选择。 热泵供暖是国内比较熟悉的取暖方式,而绿氢供暖虽然小众,但其讨论热度却在逐渐上升。当前,欧洲一些地区正在尝试采用绿氢供暖。对于绿氢供暖的成本效益和可行性进行深入讨论已成为热点议题,尤其在英国,应该推荐哪种技术作为主要供暖方式、其余方式又该提供多少政府扶助等相关争论在英国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本文参考英国的相关研究和讨论,对热泵和绿氢采暖的能效性、经济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从中总结了两个可能会对其它设有净零碳目标的国家具有参考意义的观点: 热泵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并且有助于减污降碳协同、建筑电气化,与电力系统清洁转型等工作推进。 热泵供暖的总系统成本较之绿氢供暖更低,能降低社会在供热转型上的经济负担。… View Summary +
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要求在2030年实现全面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建筑行业在2060年前实现脱碳的路径是什么。本文简要地概述了其中一个可行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路径,并探讨了可能阻碍实现这一路径的潜在障碍。 建筑行业碳减排路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和一些国际机构定期开展能源转型的研究,包括对全面减碳路径的分析,以及对各个领域的发展建议。在《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2》(以下简称“展望”)中,根据双碳目标制定出的建筑行业碳减排路径分析,其中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的建筑行业里程碑: 建筑行业的终端能源需求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在2030年到2060年间略微下降。 2019年至2035年间,建筑中的煤炭消费量减少,分布式天然气消耗相对稳定,到2060年完全停止使用这两种化石燃料。 在2019年到2060年间,建筑行业终端能源消费量中的电力消费由35%上升到64%,主要由增加的热泵产生。 中国采暖地区集中供热网覆盖的建筑面积占比从2020年约40%提升至2060年约60%。 在2021年到2060年间,集中供热部门的电力消费从零上升到38%,而化石燃料的消费从82%减少到38%。 这种碳减排路径强调了建筑电气化和提高能效,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国家的研究一致。而且,其中建筑减排路径中预设了会有显著增加的集中供热部分,这在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碳减排路径中较为少见。“展望”中的碳减排路径提到了2060年仍然会有大量的化石能源用于集中供暖,这意味着碳捕捉技术的大量使用,从而引发成本方面的担忧,也许今后的展望中可以对此做出修改。总体而言,“展望”(或类似路径)能有效评估并为建筑行业近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如何使建筑行业走上碳减排路径? “十四五”规划(2021年至2025年)涉及建筑碳减排的各种声明。一方面,“十四五”规划中的“绿色建筑”部分包括敦促在建筑中用电力替代煤炭和燃气的声明,更提出在2025年之前将建筑最终能源消费中电力消费百分比提高至55%的目标。作为比较,2021年建筑电气化率约为45%。此目标超越了“展望”提出的碳减排方案。 但另一方面,有些政策文件中将电热泵和天然气都视为“清洁能源”,而地方政府五年规划中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包括了积极建设城市燃气分布网络和扩大燃气消耗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替代燃煤供暖的作用,但由于天然气基础设施存在较长寿命,会引发搁浅资产风险问题。就采暖方式的经济性来说,“展望”和国际上的相关研究表明,最优方案是利用高效的电力供暖替代剩余的燃煤供暖,同时要避免投资新建天然气。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建筑行业的电气化目标并不代表它具有优秀的指导性作用,这要取决于它是通过高效(比如热泵)还是低效(比如电阻或者低效制冷等)的方式实现。 最近,一些地方层面出现了新的清洁采暖途径。去年11月,北京市成为第一个明确电热泵的领导地位、禁止新建和扩建燃气独立供暖系统(含例外)、并设定了城市范围内“新能源”(主要是电热泵)提供建筑供暖目标的主要地方政府。然而,北京市的新政策仅要求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比重在2025年达到10%以上,可能达不到“展望”碳减排路径的要求。 下一步? 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对于引领中国走向低碳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许多关于支持建筑电气化、采用热泵供暖的政策已经到位,但制定更加严格的目标,明确新能源供热优于天然气供暖,并禁止在新建筑中使用化石燃料,将是迈向前进的重要步骤。与此同时,加强北京市的新政策并将其扩展到其他省市可以帮助加速这一转变。 英文版… View Summary +
Our global team at RAP spends a lot of time working on the deep details of building sector energy policy and regulation, grappling with the next policymaking steps in various places around the world. To calibrate our efforts and to… View Summary +
在全球能源格局的变革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通过热泵供暖器、热泵热水器、电炉等家用电器实现室内用能的电气化是一种更经济、更安全的减排脱碳路径。尽管天然气相对来说是较为清洁的能源选择,但仍然是一种会产生污染和碳排放的化石燃料。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建筑领域应该逐渐削减对天然气的依赖。 深度电气化会显著减少天然气的需求,同时使天然气管网的利用率降低,对相关的产业与用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2019年,英国确立了2050年净零排放温室气体的目标,加大力度的电气化持续影响着与天然气相关的行业。本文聚焦讨论建筑电气化对英国的天然气配售管网以及电气化政策的影响。英国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方式,可能为其他承诺减排的国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我们期望通过对其具体情况的分析,为全球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带来些许启发。 本文首发于《中国能源观察》杂志2月刊,原标题为“建筑用能电气化转型:可否跳过天然气环节?”… View Summary +
2023年11月15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了《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统一全国电力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和规范信息披露工作”有助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在监测和减缓市场力,完善市场规则,监管电力系统排放和个体发电机组的合规性,和监管电力调度程序和可再生能源并网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睿博能源智库持续关注的领域。 这篇文章里,我们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国家/地方的市场信息披露实践,对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完善规则,并推动信息披露相关监管工作的实施。 信息报送方式和格式:给予电力交易机构更多的指导,帮助各个交易平台制定统一数据的格式,报送方式等。 信息的共享和公开:给予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获取私有信息和数据的权限,促进电力市场信息在各个区域交易平台和监管机构之间的共享。国家能源局可以委托专业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的机构对全国电力市场的情况进行周期性分析。 市场力的监测和减缓:增加1)发电商向市场监管或运营机构披露包括燃料、运维、排放成本等在内的发电成本信息;2)制定并公开参考成本手册和市场力监测减缓措施,包括市场力监测方法,现货市场自动识别市场力,并用参考价格替换市场报价的步骤。 市场运营机构的信息披露:进一步1)明确第三方校验报告所需要涉及的内容,2)交易参数需要包括市场限价及其计算方法和相关数据。 监督管理方案:电力交易机构和电力调度也需要受能源局监督,最好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评估。对经营主体的惩罚措施除了行政处罚和信用处罚以外还可以有经济处罚。… View Summ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