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Content Filter:
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心公园通过了国内外两项碳中和认证,成为北京市首个“全域零碳公园”。其中,园区的供热系统采用分布式光伏+地源热泵+水储热模式,将绿电利用到极致。储热作为热泵的“好搭档”,在各地低碳、零碳园区也相继涌现。 View Summary +

2025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一年,中国将在这一年继续制定落实《巴黎协定》承诺的措施,并明确下一个“五年规划”的核心方向。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建筑用能结构的转型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View Summary +

202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了《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改环资〔2025〕313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热泵生产制造和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热泵建筑应用面积和热泵机组装机容量持续增长。 View Summary +

This week,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issued a national ‘Action Plan’ to promote heat pumps. The policy offers substantial support for heat pumps but leaves critical questions unanswered—particularly regarding the future of certain types of fossil fuel… View Summary +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建筑供暖的电气化比例将显著提升,热泵的部署也将加速增长。热泵不仅能提供高效的供暖方式,还可以通过需求响应机制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调节能力。对供热方而言,这有助于降低热泵运行成本,拓宽供热企业的收入渠道,从而提升热泵的市场竞争力。对供电方而言,这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减轻电网扩容压力,降低供电成本,并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 本文探讨了大型热泵在中型区域供热系统(如小区、大型建筑)中的应用(业内称之为“分布式热泵”)。文章结合国内外案例,探讨如何挖掘电气化供暖的需求响应潜力,并提出优化电价机制、完善需求侧资源补偿机制、推广储热设备三项策略,以增强电网与供热系统的协同优化,实现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与减轻供热碳排放的双重目标。 本文缩略版首刊于《中国电力报》,2025年3月24日… View Summary +

在大规模风电和光伏并网的时代,如何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解锁统一电力市场的价值,已成为全球性挑战。2024年5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24〕44号),其中针对省间输电提出了一项重要改革:“在受端省份电价较低时段,通过采购受端省份新能源电量完成送电计划”。这项要求是多年来对省间电力互济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能够进一步释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优势。然而,现行的省间单一电量输电定价机制可能会成为这一新政策实施的限制因素。 本文从理想状态下区域统一电力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出发,分析了现有跨省跨区专项工程的输电定价机制与《通知》新要求及基本原则之间的潜在矛盾。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美国区域输电组织PJM和欧洲跨国输电设施的成本分摊模式,提出了基于绩效调整电网公司跨省跨区收入水平和基于容量分摊跨省跨区输电成本的方法,以更好地配合政策实施并促进电力系统优化和高效运行。 本文分为上、下两期刊登于《南方能源观察》… View Summary +

建筑是中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中国既有建筑总量大,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2》报告中,提出了一条在合理成本和可行技术下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 View Summary +

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并入电力系统,以及碳中和目标下化石能源机组的转型,电力系统对灵活性和可靠性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近年来,国内外频现的电力危机、能源危机无不提醒着保障电力安全的现实紧迫性。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力市场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容量回收机制,如容量市场机制、稀缺定价机制及容量补偿机制等。 View Summary +

热泵是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技术路径,是热电转换的最佳途径,是全球公认的节能减碳技术措施。中国清洁取暖国家战略的实施,推动了热泵供暖的广泛应用。作为全国“煤改电”先进示范区域,北京制定了多项清洁取暖政策,以全社会减碳量为目标,综合考虑能源结构和价格系统,对比多种技术间的减碳效益和经济成本,鼓励可持续长期减碳的高效热泵技术发展,禁止、限制新增及改建热源中高碳排放的燃煤、燃气供热占比,为北方地区城市供热发展提供了积极参考。 北京市的发展经验可为京津冀地区转向以高效热泵为供暖主体提供样板。本文着重回顾了北京出台的用于支持热泵供暖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路径,并提炼出几点可供其他地区参考的建议: 加强推广新能源取暖,将“电代煤”、“电代气”列为工作重点,明确高效热泵技术的“替代”效果。 提供热泵应用财政支持,激励企业和居民选择热泵进行供暖改造,并逐渐减少对化石能源供暖的资金支持。 与城市规划目标一致,结合国家和城市的“双碳”目标制定规划。对未来可能削减的工业和火电热电联产的余热,要充分考虑项目存续周期,论证余热利用的经济性后再投入建设,避免推高社会层面上实现“双碳”目标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制定清晰可行的指标,设定有科学依据、数值明确、逐步增量的新能源供热采用目标。 促进热泵设备质量提升,引导用户选择能效比高并且性能稳定的供热设备,并定期更新产品质量要求。 本文精简版首刊于《中国电力报》,2024年6月24日… View Summary +

近年来,热泵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国发展较快,与其他国家一样,要实现清洁供暖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在采购供暖设备时,许多用户与供热商仍存在犹豫,其中认为热泵运行成本较高是主要因素之一。 View Summa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