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
Content Filter: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建筑供暖的电气化比例将显著提升,热泵的部署也将加速增长。热泵不仅能提供高效的供暖方式,还可以通过需求响应机制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调节能力。对供热方而言,这有助于降低热泵运行成本,拓宽供热企业的收入渠道,从而提升热泵的市场竞争力。对供电方而言,这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减轻电网扩容压力,降低供电成本,并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 本文探讨了大型热泵在中型区域供热系统(如小区、大型建筑)中的应用(业内称之为“分布式热泵”)。文章结合国内外案例,探讨如何挖掘电气化供暖的需求响应潜力,并提出优化电价机制、完善需求侧资源补偿机制、推广储热设备三项策略,以增强电网与供热系统的协同优化,实现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与减轻供热碳排放的双重目标。 本文缩略版首刊于《中国电力报》,2025年3月24日… View Summary +

In der kommende Jahren soll Deutschland seine Abhängigkeit von fossilem Gas stark reduzieren. Damit einher geht zwangsläufig ein schrittweiser Rückbau der Gasnetze, da sich diese ohne signifikante Belastungen der Verbraucher nicht mehr wirtschaftlich betreiben lassen. In einer Studie hat… View Summary +

自《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下简称”9号文”)发布以来,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走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历程。在这十年间,电力行业在市场化改革、清洁能源发展、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可靠性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成就不仅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站在9号文发布十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既要总结电力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更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 过去十年里,在9号文的指引与大力支持下,可再生能源投资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扩张近4倍(由2015年的4.8亿千瓦增长到2024年的18.89亿千瓦),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洁动力。与此同时,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不断上升,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大幅提升,弃风、弃光现象整体明显减少 (2015年分别为15%和部分地区20%以上,2023年分别为2.7%和2%)。在9号文“坚持节能减排”原则的推动下,用能端的电气化进程也在迅速扩展,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也为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 尽管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仍面临许多挑战,且前路漫漫。特别是“双碳”目标的提出,给电力行业的减污降碳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紧迫的时间线。与此同时,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既要保证电网的可靠性,还要保证合理成本、避免资源浪费,这给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改革已经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要满足这些更高的目标,就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本文谨就其中几个重要方面进行阐述。 加快建设统一电力市场 要实现上述目标,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是至关重要的。特别需要明确的是,这个“统一的电力市场”应该围绕统一的电力现货市场来建设。这样的市场能够通过有效引导供需双方资源,考虑区域电网实时情况来进行统一调度及运作,为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基础。同时,这样的市场将有助于提升可再生能源的跨省跨区消纳能力,增强电力系统应对各类不确定性因素的韧性,这对于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中国已经在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正朝着“2025年基本建成、2029年全面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目标稳步迈进。山西、广东、甘肃、蒙西现货市场已经正式运行,当前共有23省以及南方区域电网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国网省间电力市场也于2024年10月转正式运行;随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136号文”)的出台,新能源参与现货市场的进程也将加速。下一步,应着力推进各省和区域市场的扩展和互联,为需求侧和供给侧所有资源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创建出适合新型能源系统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全面推进上网电价改革 上网电价改革是深化电改9号文的关键环节,而前不久出台的136号文在这一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将助推更大规模、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为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制度保障。接下来,煤电上网电价改革仍需深化。 现行煤电基准电价制度已不再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我们建议在2021年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以下改革措施:全面加速放开燃煤发电基准电价机制,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放开煤电年度签约比例不低于80%的规定,扩大签订年度月度合同比例的自由度,鼓励更多电量参与现货市场出清,扭转煤电基准电价与中长期市场平均价格偏离的现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减少对煤电的非市场化补贴,促进煤电和其他资源公平竞争。 持续推动容量补偿机制优化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提出自2024年1月起对煤电施行两部制电价,紧接着,多个地区和省份相继出台了容量补偿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案。目前,在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电力市场中已经推出了多种容量补偿机制,覆盖了天然气发电、需求响应、虚拟电厂和抽水蓄能等电力资源。 为推动容量补偿机制的进一步扩展与优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建立健全竞争性容量采购机制,持续扩大容量市场参与主体范围,将可再生能源、能效资源、需求响应和储能等多元化资源纳入市场体系,并通过公平竞标机制确保各类资源享有平等参与机会,从而以更经济、更低碳的方式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 此外,应将容量补偿机制建立在科学、透明的资源充足性规划的基础之上,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标准开展精细化容量需求测算,为容量采购确定量化目标,摒弃“一刀切”式的全面成本回收模式。这种更为科学的机制设计可以有效规避容量过剩、资源配置失衡、不必要的成本和排放,系统灵活性受限等问题,避免对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进程产生不利影响,确保容量补偿机制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相协调。 过去十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在市场化进程、清洁能源发展和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低碳转型的紧迫性,仍需加速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深化上网电价改革、优化容量补偿机制等关键任务。未来,电力系统需要在保障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清洁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能源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本文首刊于《南方能源观察》,2025年3月17日… View Summary +

Date: March 31, 2025 Time: 15:00 CET Across the world, industry players are looking for ways to reduce their energy costs. How can industry provide flexibility services to electricity grids? What revenues can industry players get from this? How will… View Summary +

Smart charging optimizes electrical vehicle charging by adjusting timing and power based on price signals reflecting for example when grid capacity can be used or when renewable energy is available. With optimised charging of EVs, power grids can be used… View Summary +

This executive summary is part of a global project by the 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 (RAP) studying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deploying smart electric vehicle (EV) charging in specific geographies. The study identifies those benefits as avoided system costs… View Summary +

This document presents the modeling results from the China section of RAP’s global project, Quantifying the Benefits of Electric Vehicle Managed Charging. Our key findings inclu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rid dispatch center: Managed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provides… View Summary +

电动汽车灵活性是近年来能源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其充电负荷对电网运行造成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分时电价等经济激励手段,电动汽车的充电灵活性已经初步显现,尤其是在工商业用户侧,相关实践和试点项目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在居民侧,虽然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规模庞大且潜力巨大,但其灵活性的挖掘和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居民侧充电需求的特殊性在于其分散性、随机性和与用户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何在保障居民出行需求与生活便利的前提下,更好地调动和释放这一领域的灵活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自动充电控制技术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所谓自动充电控制,即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在充分保障用户日常出行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大电网和配电网实时运行状态以及动态价格信号,灵活调整居民侧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以更高效、更精细地配合电网运行调度要求。 然而,要实现自动充电控制技术在居民侧的广泛推广与应用,技术本身并非最大的障碍——已有的大量试点项目和示范案例均证实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目前更为关键的是如何推动自动充电控制模式制度化、规模化地落地实施。这需要从政策法规、市场机制、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维度入手,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明确利益分配方式,建立起成熟稳定的政策框架与商业生态,使自动充电控制模式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居民侧电动汽车及其他需求侧分布式资源所蕴含的系统价值。 本文通过对欧洲和美国相关实践案例的分析发现,这种自动化运营模式不仅可以更精准、更可靠地激活居民侧电动汽车所具备的灵活潜力,而且能够先于电力市场独立运行,有效地协调配合配电网侧运行需求,为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支撑。 本文首刊于《南方能源观察》,2025年3月9日… View Summary +

Like the all-powerful genies of myth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seems increasingly able to magically answer our questions and potentially grant wishes. Policymakers and regulators are still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nuances of this technology and its impacts to energy systems. View Summary +

Electrification has become a cornerstone of the energy transition. In 2020, the then European Copper Institute and the Regulatory Assistance Project (RAP) established the ‘Electrification Academy’ webinar series to promote the benefits of this powerful decarbonisation tool. Over five years,… View Summary +
